最近有許多人透過不同的管道,紛紛詢問我「部落格內容為何長期未更新」?經個別告知原因後,原想這樣就可以結案了,沒想到最近連《痞客邦》編輯也用註冊帳號詢問我同樣的問題,看來只好選擇公開答復了。
在下我今年七十一歲,兩眼都有白內障,視力逐漸模糊陰暗,為了「長遠打算」(其實啥麼時候會中風或猝死,連自己也不知道),遂利用年底冬眠期進行「白內障手術」。
目前已開完右眼,兩眼視差大,無法寫太長的文章,就算再開完左眼,由於選用的是「單焦人工水晶體」,只能看遠無法看近,必須等視力穩定後再搭配老花眼鏡,屆時才能精準操作電腦鍵盤,前前後後至少需花費三個月的時間。
換言之,在這三個月內,部落格內容是不打算更新的,敬請舊雨新知耐心等待,若無「健康上的意外和變化」,原則上總等得到春暖花開季節的到來。
又,若只是單純開白內障手術也還好,前陣子因為情緒過度緊張,導致自律神經又「再次」失調。所謂「再次」,表示並不是第一次,事實上我自二十幾歲出社會後,就開始出現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,每一次的症狀都不太一樣。
初次的自律神經失調,症狀延續了三十多年,主要是:低血壓、貧血、拉肚子、氣喘、支氣管炎、手腳冰冷、胃口差…等等。
後來攝護腺癌開刀,又第二次自律神經失調,這次症狀變成是:潮熱、盜汗、心悸,上午心跳加快、晚上心跳變慢、血壓偏高、胃口變好,一下子增加了十公斤,從瘦子變成大肚男。
最近做白內障手術,心裡想太多,又第三次自律神經失調。這次症狀變成是:嘴巴苦苦的,喉嚨乾燥,肌肉常不由自主地快速收縮蠕動,每天總要乾咳好幾下,被迫要清喉嚨,久而久之,附近肌肉變得更加不舒服。
前些日子到嘉義長庚醫院掛胃腸科,陳俊憲醫師告訴我一個秘訣,那就是專注在其它事情的時候,症狀就會不見,果然是如此,重點在於要「真」專注才行,譬如:散步、開車、看書、與人講話…等等,「假」專注是不行的,因為自律神經不會上當。
有人問我說:「你這樣怎麼睡得著覺?」除了靠安眠藥幫忙外,我睡前還會有一個禱告的儀式,和宗教無關,主要是讓心情平緩下來,然後等待呵欠的來臨。打呵欠是騙交感神經的一個好方法,但打假呵欠是沒用的,必須靠安眠藥把呵欠逼出來,然後有節奏地一呼一吸,自然就睡著了,就算半夜尿急起來小便,只要藥效還在,靠同樣的方法通常也是可以睡著的。
上次眼科回診時,醫師開給我兩瓶眼藥水,其中有一瓶是類固醇眼藥水,他也沒特別交代,幸虧我每次用藥前,都會先查「仿單」,然後評估要不要用。對於類固醇,我沒那麼排斥,我的氣喘性支氣管炎就是靠這類藥物治好的,只是用藥時要特別小心,以「類固醇眼藥水」為例,長時間使用會抑制免疫系統,導致眼壓飆高,最後變成青光眼等症狀。
有些炎症和傷口癒合,只靠抗生素藥水可能是沒用的,醫師開「類固醇眼藥水」這類藥物給我,當然是希望我恢復得更快。幾經考量,我決定每天睡前點一次,時間不超過一星期,這樣就可以擁有「類固醇眼藥水」的好處,而不會承受到它的壞處。
誰知我還是承接到它的壞處。每次我把「類固醇眼藥水」點進眼睛裡,它會透過眼睛與鼻子之間的通路,直接刺激到我的喉嚨,導致激烈性的乾咳。久而久之,我無師自通,在點完藥水後,就學會要趕快漱口,把後續傷害減至最輕。
除了乾咳外,早、午餐後固定各上一次大號,一下子便秘,一下子又腹瀉,食物營養無法被充分吸收,體重正悄悄在下降中,血壓、心跳和血糖都不穩定,忽高忽低,又有胸悶的現象,呼吸急促,到處都是毛病,很像是大病到來的前兆,日子過得極其難過,懷疑連PSA的數值也已經走掉了。
「功能性疾病」和「器質性疾病」雖然不一樣,但痛苦指數並不會因而降低,武俠小說中常有關於走火入魔的描繪,跟自律神經失調有些類似,都是屬於中樞神經管不到的事,每天自得其樂在那邊作怪,與身體主人的意志背道而馳,實在有夠不人道。
這些事原本想等視力恢復後再慢慢寫出來,現在又有些等不及了,趁著左眼還能配戴眼鏡,先透漏一些貓膩,免得猝死或中風後,來不及留下內心話,那就虧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