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據說巴黎塞納河(La Seine)上的橋樑共有37座。由於當初旅遊前沒有先做好功課,搭乘遊船時身邊沒帶地圖,無法仔細對照橋名,當然也就沒去細數橋梁的數目。

    雖然如此,大家審美的眼光其實都差不了多少。我當時坐在遊船紅橙色椅子上,在欣賞兩岸風景的同時,看到許多橋的橋墩蓋得特別漂亮,一時興起,就用相機照了幾張,也分不清究竟是那一條橋跟那一條橋,也無閒去細究其中差異跟特色。事後輪流拿來當成電腦背景桌布使用,發現別有一番風情在上頭,這才開始注意起塞納河上的橋。

    後來到網路搜尋,發現這個主題已經有許多人充分發揮過了:有的知性,文章中附錄了好幾張地圖,細說河的流域、橋的歷史以及兩岸地區的經濟文化屬性,應該是出自於男人的手筆,有著些許考據的味道,像是幅勾描詳細的工筆畫。有的感性,從左岸說到右岸,又說甚麼橋上交通流動量看起來又閒又忙,來回漫步其中,心會變得像風一樣自由云云,很像是浪漫女子躲在書房中喝咖啡時寫出來的美文,帶著些許逍遙自在的濛朧意味,應歸屬為潑墨畫。

    「橋」的功能無非是溝通兩岸。最原始的橋就是鋸下來的樹幹,橫放在小河上,就成為獨木橋。後來建築技術愈來愈發達,橋的材質跟結構也愈來愈講究,越蓋越長,外表看起來也愈來愈壯觀,愈來愈堅固,兩旁有柵欄,上面還有路燈跟車道、步道,還有其它裝飾,成為近代意義的「鐵橋」,其功能由實用而兼具有人文上的價值。

    有些橋所連接的兩岸開發程度及發展深度不太對等,讓人感覺好像是從鄉下地區進入繁華城市,或從繁華城市回到鄉下地區的感覺。在這方面,塞納河在巴黎好像不存在這樣的困擾,因為它是以半弧形的身姿斜斜切過市中心,河的兩岸都一樣繁榮,只是調子跟氣息有些差異而已。

    有些老巴黎人常喜歡說:左岸比較悠閒,多的是教育機構、咖啡座、舊書攤、表演館、畫家村及餐廳,充滿文化藝術氣息。右岸比較高尚,有許多百貨公司、精品店及高級飯店,是商貿、政治中心。

    對一個像我這樣的外國人而言,我總覺得左右是一個相對的方向,從那頭來看是左,從這頭看去又變成是右,這個左岸右岸的劃分還真是有些不合邏輯。

    身為過客,我總認為與其稱為左岸右岸,還不如直接稱呼地名或路標會比較精準些。「法國人所以習慣稱為左岸右岸,可能跟左派右派的政治典故有些關聯吧?」我心中暗想。

    一般說來:政治上的右派總是比較重視秩序,觀念比較保守,強調維護舊有傳統,但經濟卻又比較強勢些,重視工商業的發展,是屬於既得利益者的心態。左派則予人激進、浪漫、抗爭、自由、平等之類的印象,多少還混雜些頹廢、悠閒而又忿忿不平的氣息,是屬於意欲奪權者或藝術家的心態。

    也許塞納河的左岸右岸是從這些政治淵源中發展出來的也說不定?不過也有人說是從上游往下游走,決定左右方向。不管是那一種說法,勸大家不要想從方向上去追究那邊是左岸?那邊是右岸?當成屬性不同的地區泛稱來看待應該會比較洽當些。

    總之塞納河的許多橋,連接了左右兩岸,不僅將被切成兩半(右岸面積比左岸大了約三分之一)的城域合而為一,也創造了新的文化景觀,給予人心無限的悸動、寄託和嚮往。浪漫的河流搭配雄壯剛性的橋梁,郎才女貌,陰陽交泰,好一幅人間美圖,真是天作之合啊!!原來塞納河之所以浪漫,就浪漫在這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ehvem 的頭像
    yehvem

    芻蕘の見(葉煬彬的部落格)

    yehv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